欢迎来到蓝标设计!

行业相关Industry News

与设计意外结缘的他,问鼎了设计界的““奥斯

编者按:作为第一个在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获得金奖的华人设计师,何见平也有过迷茫而踟蹰的设计求学路,一起来看今天的特赞专访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2

何见平

1973年出生中国,现居柏林。平面设计师、教授和自由出版人。曾任教柏林艺术大学,现受聘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。

1991-1994年就读中国美术学院;1997-2001年就读柏林艺术大学;2011年获得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学位。设计作品曾获纽约ADC银奖和铜奖、纽约TDC优秀奖和东京TDC等奖项。曾担任德语百佳海报、德国红点设计奖、澳门设计双年展和香港亚洲最有影响力大奖等活动国际评委工作,现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(AGI)会员。

具有50年历史的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,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艺术海报双年展,被誉为设计界的“奥斯卡”,包括安迪·沃霍尔等众多知名艺术家都曾在其中斩获金奖。而本文的主人公何见平,则是第一位在这个世界级大展中获得金奖的华人设计师。

征服高峰之前,必然经过长期艰苦的攀登。何见平的设计征途,走得亦非顺风顺水。在曾经的求学路上,他也迷茫过、踟蹰过。

今天,在地球的另一侧,他将自己的设计之路与思考与我们娓娓道来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3

作品:立体平面人。于2012年分别获得华沙海报双年展金奖和富山海报三年展金奖。

Q=特赞Tezign

A=何见平

与设计意外开始,后天结缘

Q:是什么让您走上了设计之路?是机缘巧合,还是一直以来的夙愿?

A:我从小学柳公权的书法,但书法专业的入学机会稀罕而渺小,于是我早早放弃了书法,找了一个最容易速成的专业去准备高考。当时报名“浙江美院”(现改名中国美院)的有5000人,录取仅50人,任何一个考上美院的孩子,都有种“范进中举”的感受。

我当时选择了平面设计(当年叫“工艺系装潢专业”),这个专业在我进校后很久才明白其中的内容。大学教育似乎把我领到一个入海口,虽然可以从海洋的这边眺望,但是我却不知道应该去向何处,从何开始我的专业旅程。后来我间接看到Gunter Rambow、Holger Matthies、田中一光等设计师们的作品,心被打动、求知欲被唤起,才追随设计来到欧洲。

我和设计是意外地开始,后天结缘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4

作品:弯路。2008年香港创意中心和理工大学邀请我在香港举办我的个展,我在整理打包作品时,边挥汗边想像我千山万水从中国来到欧洲,现在作品却要千山万水回到亚洲去展出,这个展览也是我弯路人生的一部分,所以我把这个展览定名为“弯路”。

Q:您算是较早一批走出国门的设计专业学生,当时是否感到国内外设计教育上的差异?您后来又是如何跨越了文化这层障碍的呢?

A:刚进入德国大学的时候,其实我很不适应,因为我在美院所学的造型能力、绘画技巧,在德国的设计、艺术教育里完全不一样。在刚开始的时候,我完全放弃了原来所学,全盘接受那边的方式来进行创作。所以我最初作品是完全西式的,没有一点中国的元素在。

差不多四五年后,我对设计的理解也慢慢加深了。除了当初追求的最简单的信息传达以外,我发现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可以表现在设计品里面。所以我就把我原来所学的书法,以及之前在国内所感受到的地理山水,带进了作品里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5

2010广州亚运会宣传海报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6uisdc-interview-201611307uisdc-interview-201611308

作品:“图文-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德国展”

Q:您从小学习书法,那么书法上的东西有没有影响到你的设计?

A: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有一本书叫《书谱》,里面汇总了历代书法家的特点。书法本身其实对我影响不大,但我从他的书中读到了一个“艺术修炼”的观点,这对我的影响很大。

他提到一个“人书俱老”的观点,也就是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。人总是要写字,其实每写一个字都是在修炼书法。这种书法如果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贯穿到生命里,那么哪怕是写一个便签、一张借条、一封信,都是在积累你的书法修养。这种理念其实也可以转述到平面设计中来,因为人在生活中,其实随时随刻都在进行着“设计”,比如你会考虑到盘子、桌子的摆放,讲究穿衣打扮,而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在帮助你修炼你的专业。

这个观点其实说明了,一个专业是一生的事情,而专业最终是要和生活融为一体。在思想境界进入到更高的时候,会有更好的设计出现。我们所说的任何一个专业,实际上都是一个人思想上的反映,艺术作品的创作亦是如此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9

作品:De Sein / Poster。我总把德国设计想象成德国高速上的速度,作为唯一高速不限速的国家,速度的形成必须有高质量的车和道路建设,外加冷静的驾驶头脑。

Q:从您在国内接受教育,到远渡重洋赴欧留学,再回到大学课堂反哺设计教育,您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了哪里?

A:我进入浙美后,虽然受了当时中国最好的设计教育,但看到更多的是信息的不足。但我今天做老师面对学生时,我会感叹信息”太多了”——这个“信息太多”甚至是一种贬义的态度。

信息和知识不一样,因为信息中有好也有坏,有专业的有扰乱专业的……而只有那些被过滤后的信息才能被称为“知识”,才可以被接受。我希望大学的教育是一种知识的传播,而不是一种信息的传播。在这个方面,我觉得是现在的大学教育是值得争议的——我们并不缺乏信息,缺乏的是理解和自我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0

作品:love。爱是达成这一现状的最大力量,同根共源的母语之爱强大于任何政治法令。台湾海报协会策划“母语”主题海报展览,有感于中国大陆和台湾近60年来的变化,特此创作此海报。

用设计的探索实验改变行业

Q:您能谈一下您最近在做的一项“设计实验”吗?

A:我现在在做国家形象视觉的研究。所谓的国家形象,就是能代表中国的一种形象,大到国徽、钱币,小到一次会议、一个城市的标志。

为什么这么做呢?因为我们现有的一些东西,就像国旗,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。你看日本的国旗就是一个圆,但没有人知道,这个圆已经经过了四五次变化。如果和最初的版本相比,你会发现现在的圆比之前大了很多。因为正如我所说,由于媒体的转变,眼睛与屏幕的“距离”被改变了,当信息离你的眼睛越来越近时,它本身的比例也发生了改变。

这其实是平面设计师应该做的一些研究。只有做了这些研究,才能给这个专业带来更多的学术内涵,而这正是我想做的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1

作品:The First Intellectual-第一个知识分子,杨福东个展

Q:您一直强调自己在做设计方面的实验,为什么呢?

A:其实我跟韩家英、陈幼坚先生他们不同。你说在中国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设计,因为他们的作品投入到了社会大众的需求中——这是设计的最后一个归宿,也是设计师的职责。

而我探索实验的那些东西,它甚至都不会跟观众、客户有直接的关系,但我可以改变这个行业里设计师的一些态度。我更希望在媒体发生转变以后,能好好思考现存的视觉形象将会发生的变化。今天我们面对的媒体,比如说手机屏幕,它离我们眼睛的距离更近了,那么和90年代的特征来比,也许我们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在近距离中体现出来。以前只是在一个静止的纸质媒体上,而现在它能动态地呈现出来。在这个实验上,我倾注了我最大的兴趣。

当平面设计作为一个像文学、音乐这样的专业时,它需要这个专业里的人做一些探索试验的事。现在大家都比较注重于实践,但学术的研究、试验的探索在这个行业里其实很薄弱。如果这个专业理论比较薄弱,那么其影响力也不会大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2

作品:Olympia 2008

Q:您曾经谈到,王序老师是您的“无言之师”,为什么他能对你影响如此深刻?

A:王序对我们是一个时代的影响。就像刚才说的,我在念书的时候信息太少,而他从国外引入当时的一些设计理论,用中文向中国传播平面设计,眼光是非常超前的,是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所以,他虽然不是我的老师,但也胜过我的老师。

其实回想一下王序的现象,我觉得每个时代都应该出现这样的人。如果有人能预测到十年后平面设计的发展,而且正在身体力行地推广这种方向,他在十年以后也是非常了不起的。而我总觉得一个成熟的案例不会成就一个行业的领路人,只有通过试验才可能为这个行业找来新的出路,这也是我做设计实验的一个原因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3

Corporate Design: Der Logopionier Wilhelm Deffke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4

Viva Graphic

Q:为“廿一客”设计蛋糕,也算得上是您的一个“设计实验”吧?

A:没错。对我来说,从平面走到立体其实是很有挑战性的,但我还是想保持自己在平面设计中一贯的坚持:设计一是“克制”,二是“细节”。

首先是“克制”。设计有些时候其实只需要那么一点点,就已经具备了它的气质。所以在我设计的蛋糕里只留了一个单色,也就是白色。其实这相当于是把颜色都去掉了,因为在国画里,白色亦是无色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5

在“细节”上,我用一层巧克力模拟了一种风吹过丝绸,如同水纹起伏的形态。事实上,这个角度和中空的顶是非常难做的,廿一客的蛋糕师傅实验了3个月才成功。

这个蛋糕乍一看非常普通平常,甚至可以被忽略。但过了一段时间后,你会发现它还有一些细节可以被发现和了解。一个作品里哪怕只出现一个小小的细节,只要这个细节被处理得非常完美,这个设计就成功了。

uisdc-interview-2016113016



图形2.png

分享到:

上一篇:为什么你完全不会画画,我们仍然建议你养成手

下一篇:没有了

告诉我们您的需求TELL US WHAT YOU NEED

  • 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,资料会保密处理。